ID: 22608592

14《驿路梨花》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719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驿路梨花,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4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任务目标 1.学习略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思维能力) 2.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理清故事内容,分析文章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妙处。(思维能力) 3.精读语段,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语言运用) 4.感受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良好社会风尚。(文化自信)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一曲《梨花颂》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有人喜欢鲜艳如火的桃花,有人倾心粉红似霞的杏花……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古往今来描写梨花的诗句很多,白居易曾写“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辛弃疾所作“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不同诗句中的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看看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 进入任务 00 基础任务 基础过关 一、关于作者彭荆风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祖籍江西省萍乡市,中国当代军旅作家,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因工作需要,他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写了许多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民风的文章。代表作有小说《驿路梨花》等。 二、关于写作背景 作者在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在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的《光明日报》。 陡峭( ) 山寨( ) 露宿( ) 竹篾( ) 简陋( ) 撵走( ) 悠闲( ) 麂子( ) 修葺( ) 三、读准字音,扫清朗读障碍。 qiào lù miè yōu zhài lòu niǎn jǐ qì 知识链接:略读技巧 ①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了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②阅读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确定文章的结构和重点。 ③阅读文章的正文,关注关键词、句子和段落,以便在后续阅读中找到相关信息。 ④遇到不熟悉的词或概念时,可以先略过,等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再进行深入理解。 进阶任务 01 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02 驻足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03 回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第一课时 01 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01 初遇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001 这个故事主要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都是通过什么联系到一起的? 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人物联系媒介:小茅屋。 002 这些人物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请按照原文顺序进行概述。 人物 故事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发现并借住在了小茅屋 打猎迷路,夜宿小茅屋并为小茅屋送米 继续照料小茅屋 建造小茅屋 003 如果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讲一下这个故事,你会怎么讲? 例:多年前,解放军战士建造了小茅屋;梨花被他们感动,第一个来照料小茅屋;梨花远嫁后,一群哈尼小姑娘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在一次打猎时迷了路,借住小茅屋后,也成为照料小茅屋的人;一天夜里,“我”和老余借住小茅屋偶遇了瑶族老人;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了小茅屋。 004 原文的倒叙、插叙,刚刚的顺叙,这两种讲故事的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顺叙的好处是故事情节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但平铺直叙,不够吸引人。 倒叙加插叙,则可以层层设置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