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青春之光》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黄文秀的主要事迹。 2.品味文章的语言和多样的手法,体会其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效果。 3.探究人物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瓢泼( ) 熟络 ( ) 心扉 ( ) 执拗 ( ) 噩耗 ( ) 毛坯 ( ) 心急如焚 ( ) (答案见配套课件) 2.词语释义 执拗: 噩耗: 心急如焚: 围追堵截: 3.背景链接。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7月1日,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7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2021年2月25日,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文秀“七一勋章”。 祝红蕾曾在采访说:“黄文秀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想创作一篇散文,带大家重走一遍她走过的长征路。”她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照亮更多人。 【课中探究】 任务一:概括事件,走进青春 1.把握内容,概括缩写事件。 (1)请同学们读一读三个小标题,分别是谁说的话。 (2)这三个标题都有引号,在这里有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每个标题统领一个部分,三个部分连在一起就是黄文秀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小标题下的内容。 追问:黄文秀心中的“长征”指的是什么? 三个小标题能调换位置吗?标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概括事件,理解选材要领。 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的?你发现了哪些选材的要领? (1)所写事件。 (2)选材要领。 任务二:品味文段,感悟青春 1.概括性叙述 假设我们是地方电视台的记者,在去往广西百色市百坭村采访之前,我们收到一份新闻报道,其中对所写内容简要概括,即只交代了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带有数字的句子并思考:你读出了什么? ①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共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 ②2018年底,通屯路、硬化路连接起了四个屯的家家户户,两个屯的夜色第一次被47盏路灯照亮,四座蓄水池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全村有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 (2)找出对黄文秀形象概括性的叙述的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细节性描写 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侧面烘托 任务三:深入探讨,歌咏青春 1.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标题的含义? 2.扶贫“长征”路困难重重,支撑黄文秀一路前行的力量有哪些 提示:尝试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思考她精神品质的来源。 互学:小组交流,从人物不同角度思考人物精神品质来源。 展学:倾听,质疑,补充并完善笔记。 3.本文主角是黄文秀,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提及全国那300多万名干部 说说你的理解。 4.用朗读的形式,歌咏青春之“光”。 (1)“黄文秀说”———学生勾画文中黄文秀驻村目记中的句子,按行文顺序标上序号并依次以“她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