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8854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4750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4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0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故居 阿长 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故。”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人物介绍 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的说是“小说之最古者”)。十八卷,旧称大禹、伯益所作。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著名故事均有所记述。 图三:《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ɡōu)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图二:《山海经·海内经》:“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图一:《山海经·海外西经》:“西方蓐(rù)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鲁迅】(1881—1936年)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卷网-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作《朝花夕拾》中的一组文章时,恰逢生活和情感颇为动荡的一段时期,而对故乡、童年、故人的回忆,可以让内心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文章中,笔调十分温暖的一篇,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背景链接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梳理文章的详略安排,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读读写写 搁( ) 掷( ) 脐( ) 竹竿 憎恶( ) 菩萨( ) 烦琐( ) 土匪( ) 辫子( ) 胸脯( ) 疮疤( ) 诘问( ) 哀悼( ) 茉莉( ) 书斋( ) 霹雳( ) 震悚( ) 粗拙( ) 守寡( ) ɡē zhì qí zēnɡ wù pú sà suǒ fěi biàn pú chuānɡ bā jié dào mò zhāi pī lì sǒnɡ zhuō ɡuǎ 搁置、搁浅。 意为“扔、投”,如“掷铅球”。 肚脐、脐橙。 意为“竹子的主干”,所以是“ ”。 悲伤、害怕都与心情相关,所以是“忄”。 注意读音为第一声。 字词清单 ( )辟头 ( )复辟 ( )辟谣 辟 pī bì pì 【串句记忆法】  他气极了,叉着腰,挺着胸脯( ),连最爱的果脯( )也不吃了。 pú fǔ 意为“肉干、果干”时读“fǔ”,如“鹿脯、桃脯”。 只在“辟头”一词中读“pī”。 多音字 辫( )辫子 辩( )辩论 辨( )分辨 biàn 诘( )诘问 拮( )拮据 桔( )桔梗 jié 琐( )烦琐 锁( )枷锁 suǒ biàn biàn jié jié suǒ 悼( )哀悼 绰( )阔绰 dào chuò 形近字 词语解释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渴慕】非常思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情有可原】在情理上有可以被原谅的地方。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诘问】追问;责问。 作者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单独的文章回忆自己的母亲,但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任务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自学内容】我们已阅读过《朝花夕拾》,对阿长有初步的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