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2012

7静夜思 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21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下册,年级,文一,学年语,2024-2025
  • cover
2025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7 静夜思 教学设计 课题 7 静夜思 课时 2课时 单元 2024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页次 P.39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 “家人” 主题展开。这首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静谧的夜晚和诗人在月夜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课文图文并茂,拼音标注清晰,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诗歌结构工整,韵律优美,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入门佳作,能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本课作为一年级下册古诗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朗读、想象和感悟,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同时积累语言、培养文化认同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学前阶段可能已接触过这首诗,但多为机械背诵,对诗意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较为浅显。他们好奇心强,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故事感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手段,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识字、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古诗的抽象语言和情感理解存在难度,需借助直观教具和情境创设辅助学习。 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部分常见汉字和简单的朗读技巧,但对古诗的节奏感和意境感知能力较弱。 兴趣点:喜欢游戏、图画和故事化的学习方式,对月亮、夜晚等生活场景有直观感受。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诗人李白的文学成就,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正确认读 能正确认读 “静、思、床、疑、举、望、低、故” 8 个生字,会写 “思、前、故、床、地、乡”6 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举头”“低头”的动作。 【思维能力】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中“望月思乡”的情感,能简单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审美创造】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诗中动作与情感的联系。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望月思乡”的抽象情感,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第一课时 初读古诗,识字悟情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 “静、思、床、疑、举、望、低、故” 8 个生字,会写 “思、前、故、床、地、乡”6 个生字。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上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流程图 导入(5 分钟)→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5 分钟)→再读课文,体会节奏(10 分钟)→指导书写(8 分钟)→课堂小结(2 分钟)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静夜思》插图、古筝曲《渔舟唱晚》。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环节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展示一轮明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你会想到什么呢?” 讲述李白写诗的故事:“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位叫李白的诗人,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望着月亮,写下了一首诗……” 引出课题《静夜思》,板书课题,讲解 “夜”“思” 的含义。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自由表达对夜晚和月亮的感受。 倾听故事。 齐读课题。 通过音乐和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初步理解 “夜”“思” 的意思。 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