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2336

4.2.1电解原理(共14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34463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4.2.1,电解,原理,1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电解池 第1课时 电解原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电解与元素的发现: 亚历山德罗·伏特 意大利物理学家 伏打电池 伏打电池的发现引起化学家利用电解法研究元素的兴趣。 1807年 电解熔融碳酸钾制得钾; 电解熔融碳酸钠制得钠。 1808年 电解制得镁、钙、锶、钡; 用钾还原无水硼酸制得硼。 戴维 贝采里乌斯 1823年 用钾还原四氟化硅制得硅 1825年奥斯特用钾汞齐还原无水氯化铝得到铝; 1886年莫瓦桑电解法制得氟。 任务一 电解原理 阳极 (与电源正极相接) 阴极 (与电源正极相接) 结论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CuCl2溶液在通电下生成了 Cu 和 Cl2 实验:在U形管中注入质量分数为25%的CuCl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形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任务一 电解原理 通电前 通电时 向阴极迁移 向阳极迁移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放电顺序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放电顺序 总反应 电解 微观分析: 通电前 (离子无序运动) 外加电源 阴 极 阳 极 电解: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 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任务一 电解原理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直流电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②(电子导体)阴、阳电极 ③(离子导体)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④形成闭合回路。 直流电源 阳极 阴极 阳离子 阴离子 e- 电解质溶液 e-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失电子 得电子 I I I I 任务一 电解原理 粒子在水溶液中的放电顺序: 1.阴极放电顺序:阳离子得电子能力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Ca2+> K+ 酸电离, 浓度较大 水电离, 浓度较小 水溶液中不放电,熔融态放电 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与电极材料无关。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电子。 Fe3+得电子能力比Cu2+强,但第一阶段Fe3+只被还原为Fe2+ 越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越难结合电子; 越不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强,越容易得电子。 2H+ + 2e- = H2 ↑ 2H+ + 2e- = H2 ↑ 或 2H2O + 2e- = H2↑ + 2OH- 任务一 电解原理 粒子在水溶液中的放电顺序: 2.阳极放电顺序: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失电子。 金属(除Pt、Au外) > S2->I->Br->Cl->OH-(水) >NO3->SO42->F- 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仅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 (只传递电子本身不失电子) 水溶液中不放电 活性电极: 惰性电极(Pt、Au、C等): 阳极 根据电极本身是否参与反应 碱电离4OH-- 4e- =2H2O + O2↑ 或 2H2O- 4e-=4H++O2↑ 水电离4OH-- 4e- =2H2O + O2↑ 或 2H2O- 4e-=4H++O2↑ 任务二 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及总电解方程式 阴极: 阳极: ③两极反应式相加得总方程式 2H2O -4eˉ =O2↑+4H+ 2Cu2++4eˉ =2Cu OH-(H2O)>SO42ˉ H+ (H2O)< Cu2+ ①首先分析、比较出阴阳极的放电离子 ②然后写电极反应式 : 电解 2Cu+O2↑+4H+ 2Cu2++2H2O 阴极: 阳极: 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思路 ①判断电极材料 ②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③判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④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⑤ 阴极+阳极反应式 = 总反应式 课堂练习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 阳极反应式:_____; 阴极反应式:_____;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 2Cl--2e-===Cl2↑ 2H2O+2e-+Mg2+===H2↑+Mg(OH)2↓ 2.以铝材为阳极,电解H2SO4溶液,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 阳极反应式:_____; 阴极反应式:_____; 总反应方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