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2403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11.1 《谏逐客书》(共37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772255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 cover
李斯 燃除六籍忍坑儒, 本欲愚人卒自愚。 若使当时甘被逐, 东门牵犬欢应无。 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现存?《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直到今天,印章还在使用这种字体。  秦王嬴政统治37年,帝业16年,秦王朝几乎没什么文学可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 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秦始皇也算。 ———毛泽东 我也说了 文学常识 讽谏 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这种提意见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规谏 以正义之道劝谏 直谏 当面直言得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顺谏 用恭顺的语言表达听起来顺耳的意见 指谏 指陈事实而进谏 百官的上奏方式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 写作背景 郑国渠事件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主持修建一条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修渠对秦国的经济有利,却会耗费大量国力,韩国以此疲秦之计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文本梳理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第一段: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②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第二段: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①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②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第三段: 第四段: 逐客有过 秦穆公 真正使秦国稳固霸业基础,并且最有作为的君主,第一位要属秦缪公。 秦缪公强国称霸最突出的策略就是八方求士,广纳人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此举竟然使周襄王派人送来金鼓致贺,承认其为西方诸侯之长,秦国成为傲视中原的西方大国。 秦孝公 孝公继位,招贤纳士,“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现在评议法家策略,主要就是推举商鞅提出的奖励耕战、变法强国。因为当时的社体制是井田制、奴隶制,耕者没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而秦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从青铜器过渡到铁器,生产关系也亟待彻底变革。 秦惠王 第三位在秦国历史上扩张最盛者当属孝公之子秦惠王。“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王采用客卿张仪的连横之计,张仪则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利用矛盾,陈说利害,居然得时、得势、得利、得逞其能,逐一分化和瓦解六国的合纵策略,各个击破从而为秦国获得了利益最大化。 秦昭王 第四位有作为的君主是秦昭王,是秦惠王的次子。他的业绩主要表现为启用客卿范睢,驱逐了曾为秦相的同母异父弟穰侯以及舅父华阳君,并且坚决地废掉专权的生母宣太后,强化了王室权柄,铲除了豪门权贵。由此可见,“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而这时距离秦王赢政的继位,已不到四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物 客卿 举措 结果 穆公 孝公 惠王 昭王 求五子 广纳人才 遂霸西戎 用商鞅 变法治国 民盛国强 用张仪 四面扩张 以横破纵 得范雎 打击豪门 强化集权 结论 客卿有功 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摆明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驳中有立) 分析原因:以史为例,列举四君取士的做法与效果 得出结论:客何负于秦(反问总结) 反面(假设)推论:阐明却客之非 重物轻人 随侯珠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