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 11.1.2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十一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1.2 不等式的性质,内容包括:掌握不等式的基本事实和性质,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内容解析 不等式的性质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关键位置,与前后知识紧密相连.从知识的承接来看,学生此前已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这为理解不等式的基本事实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式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熟悉了等式变形规则,在探究不等式性质时,可通过类比等式性质,助力学生快速掌握不等式性质. 从后续知识关联而言,不等式性质是解各类不等式(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核心依据,为解决含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综合运用筑牢根基.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1,2,3.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事实和性质,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体会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学归纳思想. (3)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培养应用意识,发展运算能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需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事实中数的大小关系与不等式符号的联系.对于不等式的性质,不仅要知道文字表述,更要能通过具体例子进行验证、运用和理解.学生要能够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正确运用性质进行变形,逐步求出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学生要掌握用实心点或空心点表示端点值,以及根据不等号方向确定取值范围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不等式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后,不等号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性质,培养观察和数学归纳能力.学生在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发现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有相似之处,但在乘除负数时又有不同,在体会类比思想的同时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分类讨论思想在研究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体现明显.因为乘(或除以)正数和负数时不等号方向变化不同,所以需要分类讨论,让学生明白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3)学生要能将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抽象为不等式模型,然后运用不等式性质求解,培养应用意识.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学生要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运算,逐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发展运算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理解困难: 不等式的性质较为抽象,尤其是涉及到乘除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学生容易与等式性质混淆,难以理解其本质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具体数字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观察不等号方向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变化原因.同时,利用数轴直观展示数的大小变化与不等号方向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2.求解不等式解集时出错: 在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不等式时,学生可能会在去分母、系数化为1的过程中出现运算错误,或者在处理不等号方向时出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运算步骤的规范训练,每一步变形都要让学生说明依据.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相互检查纠错,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对于容易出错的乘除负数改变不等号方向的情况,进行专项练习和强调.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探索并理解不等式的性质3.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问题1 直接说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4>10 (2)2x<6 (3) 解:(1)x>6 (2)x<3 (3)直接得出它的解集比较困难,因此要讨论怎样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