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 课题 1.1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自然数、分数和小数,人们在进行计数运算时发现小学阶段学的数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于是我们就要想办法找出可以表示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是学生有小学升入初中后上的第一堂课,我们引入了负数的概念,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这是第二次对数的扩充(第一次数的扩充是分实物或做除法时不能整除而引进正分数而把自然数扩充到非负有理数):课本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本节课的教材编排首先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然后通过引言的机组数据让学生接触没有学过的数,使其经历数的产生过程并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理解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来引出负数,并用符号来表示负数.又说明数“0”表示的意义,与小学阶段表示有所不同,在这里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界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最后归纳出所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当数不够用时而引入新数(正分数)的经历,并且也有用数学符号(字母)表示数(算术数或非负有理数)的基础.但是,对于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用 负数来表示实际问题开始还是不习惯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负数和数0表示量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学 目标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 难点 负数的引入.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 手段 课件、板演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用红色标注) 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标题:仿宋四号加粗,正文:仿宋小四,行间距:27磅) 课堂导入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 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数0. 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 2.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 天气预报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问题2 新闻报道:某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 问题3 电梯楼层按钮 探究交流 (1)说一说上面用到的各数的含义. 天气预报中的3,电梯按钮中的1-10,新闻报道中的1.8%; 天气预报中的-3,电梯按钮中的-1,-2,新闻报道中的-2.7%. (2)上面这两类数,分别属于什么数? 探究1.而3、1.8%、5等它们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增加1.8,地上5层.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问题1~3和师生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新数:-3、-2.7%、-1,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减少2.7%,地下1层.我们把这种正数前面带有“-”号的数叫做负数。 有时,我们为了明确表达意义,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如+3,+1.8%,+0.5,….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省略“+”不写. 读出下列各数,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圈里: -11, ,+73,0,-2.7, ,4.8, 用正负数表示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物体沿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们的运动. (1)如果向东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西运动5m记作_____. (2)如果-7m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m,那么+6m表明物体____. 典例讲解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