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5450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前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17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案,前导,二课,必修,2019,人教
  • cover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理解协同进化促进生物多样性形成,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讨协同进化的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成因。 3.科学探究:通过对相关实例的分析,提升获取信息、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探究协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社会责任:关注人类活动对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协同进化的概念和实例。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协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分析生物多样性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识点一:协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2.实例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猎豹追捕羚羊,在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羚羊存活下来,跑得慢的被淘汰;同时,猎豹中跑得快的个体更易捕获猎物生存下来,跑得慢的因得不到足够食物而被淘汰。在长期的相互选择中,猎豹和羚羊的奔跑速度都加快,这体现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协同进化。 互利共生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可利用的氮,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的。随着蓝细菌等自养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逐渐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为需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时,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加,也促进了生物的进一步进化,如出现了更复杂的需氧生物。这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3.意义: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遗传(基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_____的总和。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也有差异。例如,人类的不同肤色、血型等性状的差异,就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_____的丰富程度。例如,热带雨林中物种丰富,有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高。 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_____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之后出现了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真核细胞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进行有性生殖,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来源,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殖方式由无性生殖逐渐进化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生物的进化历程是从水生逐渐向陆生发展。在生物进化早期,所有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生物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开始登陆。植物进化出了根、茎、叶等结构,能够在陆地上固定、吸收水分和养分;动物进化出了肺等呼吸器官,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生物登陆后,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的演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也不断演变。早期的生态系统结构简单,随着生物种类的增加和生物之间相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