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生命与空气 3.2 氧化和燃烧 苹果削皮后会变色,铁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会变得锈迹斑斑。如果说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你信吗 一、氧 化 反 应 苹果削皮后,细胞内存在的一些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某些褐色物质,所以苹果削皮后放一会儿会变色。铁变得锈迹斑斑是因为铁与氧气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暴露在空气中的很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注意 (1)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氧化反应中的“氧”并不只是氧气,还可以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 比较硫和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苹果变色、铁生锈这两组氧化反应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 不同点:硫和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剧烈氧化;苹果变色、铁生锈这些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为缓慢氧化。 例题: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事例很多,下列过程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 A.酒和醋的酿造 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农家肥的腐熟 D.酒精灯安静地燃烧 解析: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人的呼吸作用都属于进行得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答案:D 二、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你能列举一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吗? 生产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热电厂用煤燃烧发电、供热,家里用天然气做饭等。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如图3-28 所示,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 3-29 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后才能开始燃烧?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蜡烛的燃烧 火柴各部分的燃烧 实验步骤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 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蜡烛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在倒扣的玻璃杯内燃烧一会儿后熄灭 火柴头加热一会儿后就开始燃烧,火柴梗加热较长时间后才开始燃烧 现象分析 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蜡烛能持续燃烧;玻璃杯内氧气逐渐被消 耗,蜡烛因为没有氧气而熄灭 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火柴头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火柴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充足的氧气(或助燃剂)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如白磷的着火点为 40°C。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归纳出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使可燃物燃烧更旺的措施 (1)增大氧气的浓度。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烧锅炉时向炉膛中鼓气等。 (2)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块粉碎或将“煤球”制成“蜂窝煤”等。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会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就会燃烧起来。 5.自燃 (1)概念:物质在缓慢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