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8590

5.1.2 轴对称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41931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1.2,轴对称,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5.1.2 轴对称 5.1.1 轴对称图形 2024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重点) 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 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折叠、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能够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并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难点 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语言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实例,以及通过实物模型的折叠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折叠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的位置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练习巩固法:通过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5.1.1 轴对称图形 观察下面图形的特点?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想一想: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A′ A B C B′ C′ 对称轴 对称轴 讲授新课 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一 l (a) (b) P P' 把图形(a)沿着直线l翻折并将图形“复印”下来得到图形(b).就叫做该图形关于直线l作了轴对称变换,也叫轴反射.图形(a)叫做原像,图形(b)叫做图形(a)在这个轴反射下的像.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称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原像与像能互相重合的两个点,其中一点叫做另一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 总结归纳 例1 下列四组图片中有哪几组图形成轴对称? B D C A 例题讲解 知识要点 比较归纳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图形 区别 联系 一个图形具有的特殊形状 两个全等图形的特殊的位置关系 1.都是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能重合. 2.可以互相转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 (2)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二 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合作探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打开 (2)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和E′的线段和l 有什么关系?点F和F′呢? (3)线段AB与A′B′,CD与C′D′有什么关系?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