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22699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815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
,
2024-2025
,
学年
,
统编
,
高中
《沁园春·长沙》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开篇,作为毛泽东经典词作,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壮丽描绘和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改造旧社会的豪情壮志。本篇从词体特点、意象塑造、情景交融等角度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是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了解革命文学精神的理想素材。教学该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诗词节奏感知能力,并通过感受词人的革命豪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诗词有一定的鉴赏基础,但对词的体式特点、格律要求认识不足,易将词与诗混淆。学生已掌握常见的意象理解和情感体验方法,但对于《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放风格和上下片结构关系把握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可能对"恰同学少年"等经典句段较为熟悉,但对其在整篇作品中的意义理解不全面。学生在理解词人寒秋之际展现积极昂扬情感的内在逻辑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把握景中含情、情中寓志的特点。同时,学生对于词作背景的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加强历史语境的导入,以便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 三、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诵读品味词作的语言特色,感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精准用词的表现力,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语感。 学习词人善于用形象化、生动有力的语言表达沉郁激昂的情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词中上下阕的结构关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逻辑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谁主沉浮"与后文的关系,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与其他秋景诗词对比,理解同一景象在不同情感背景下的表现差异。 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欣赏词中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和"阳刚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通过分析词中景与情的交融关系,提升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词体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征,认识"沁园春"词牌的来源与特点。 感受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特点,领会诗词宏阔的意境。 感受诗人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体会其豪放的词风特点。 掌握词中精妙的用词和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笔下景与情的关系,以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理解诗人为何能在寒秋景物中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把握全词的深层意蕴,了解"谁主沉浮"与下阕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 同学们,近年来我们看到许多热门话题,比如《觉醒年代》的热播、"零零后整顿职场"的流行词条,以及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阿条姐"黄玉婷、"干饭哥"盛李豪等年轻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在中国形象、中国建设中日益重要的作用。那么伟人毛泽东对于青年又有怎样的认知呢?今天,让我们通过《沁园春·长沙》一探究竟。 【播放短视频:《青年毛泽东在长沙》】 (二)解读题眼,初识词作 教师: 解迷先读题。从《沁园春·长沙》这个题目中,同学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既是题目,也交代了写词的地点。 教师: 很好!关于"沁园春"这个词牌,我再补充一些知识。“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沁园春"因沁水公主园得名,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河(今河南济源境内)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园。这个词牌属于长调,共102字,上下片各9句,表达感情时有较大的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风景谈》课件(共44张PPT)(2025-04-04)
《再别康桥》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边城(节选)》课件(共35张PPT)(2025-04-04)
《陈情表》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32张PPT)(2025-04-0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