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3176

八下第三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5-03-3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4570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循环,八下,第三章,7节,自然界,中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考点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过程。 典例1: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   。 (2)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答案】(1)二氧化碳;氮气 (2)光合 (3)B;D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占了78%,氧气占了21%,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氮气;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空气中氧气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如氧气,又有化合物,如水,所以正确的是BD.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氮气(2) 光合 (3) B D 变式1:氧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    的含量(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可吸入颗粒物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   (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的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④ (2)是 (3)物理 【解析】 (1) 根据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进行解答; (2) 根据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是缓慢氧化进行解答; (3) 氨气和氢气的沸点以及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解答。 【解答】(1)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故选④;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是缓慢氧化。 (3) 氨气和氢气的沸点分别为-33.35℃和-252℃,所以要将产物氨气(NH3)与N2、氢气(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变式2:(2024八下·长兴期末)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某同学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   。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   的性质。 (3)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作为反应物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都含有   . 【答案】(1)光合作用 (2)不易溶于水 (3)氧元素 【解析】(1)根据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分析; (2)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3)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作为反应物制取氧气,是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