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24023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 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997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七年级
,
语文
,
初中
,
统编
,
学年
,
2024-2025
(
课件网
) 登飞来峰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赏析诗句,鉴赏诗歌的意境美。品味作者情感。 3.领悟诗歌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胸怀大志才能有所成就。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又称“临川先生”。 创作风格: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他的诗遒劲清新,擅长说理与修辞;他的词写物咏怀,意识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知县。当时他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又名灵鹫峰,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zhē)望眼, 自缘(yuán)/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闻: 听说。 千寻: 极言塔高。形容高耸。寻,古代长度单位。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听说在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浮云: 暗喻奸佞的小人。 缘: 因为。 眼: 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自然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最高层: 最高处。比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这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千寻”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之高。古代以八尺为一寻,“千寻” 则表示塔非常高耸,仿佛直插云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凸显出飞来峰上的塔的雄伟壮观,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2.正侧结合:用“山上”(位置)“千寻”(数量)直接表现古塔之高;用“鸡鸣”时分塔上所见之东升旭日侧面表现古塔之高。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①“飞来峰上千寻塔”是实写,先写“飞来峰”,再写峰上的“千寻塔”,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在飞来峰上的千寻塔旁,对眼前的具体事物和场景进行了如实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那座高耸入云的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的景象。②“闻说鸡鸣见日升”是虚写,“闻说”二字表明后面“鸡鸣见日升”的内容是诗人听闻而来,并非眼前实际所见。诗人通过想象和听闻,描绘出在鸡鸣时分,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给大地带来光明。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将静态的塔与动态的日出景象相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灵震撼。 所以这两句诗中,前一句是对现实景物的描写,后一句是基于传闻的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为后面表达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人生哲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鸡鸣”用典 《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文学性文本阅读 课件(共326张PPT)+学案(2025-04-15)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练习题(含答案)(2025-04-16)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120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说明文阅读 课件(共91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主题通关 课件(共63张PPT)+学案(2025-04-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