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窦娥冤 关汉卿 第一课时 去年的古装复仇剧《墨雨云间》中,女主一句“请苍天,鉴忠奸”瞬间成为网络热词。 古代百姓含冤无处申诉,官官相护、正义缺席的事件屡见不鲜,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关汉卿笔下这一宗陈年冤案———《窦娥冤》吧!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壹 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贰 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叁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肆 鉴赏戏剧中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 第 1 部 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 1.内容: (1)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追求。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 (5)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 2.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 (3)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艺术结构:最显著的结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元杂剧也叫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盛行于(元)代,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元杂剧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文学常识———元杂剧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有时也放在折与折之间,为了剧情的联络,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文小生、武小生) 旦行,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可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面部化装用脸谱,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角色。 丑行,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末丑杂 杂:包括细酸(穷秀才)、孛( b ó)老(老头儿), 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 ———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窦娥冤》 关汉卿 代表作《汉宫秋》 散曲《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代表作《梧桐雨》 《墙头马上》 白朴 代表作《倩女离魂》 郑光祖 ———元曲主要成就——— 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 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拜月亭》—关汉卿 《墙头马上》—白朴 《西厢记》—王实甫 《倩女离魂》—郑光祖 四大爱情剧 作者介绍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元杂剧奠基人,被誉为“梨园领袖”、“中国的莎士比亚”,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