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第2节课时1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标呈现】 1.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观察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4.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能够说明背斜、向斜及断层的形成过程。 【课标解读】 新课导入 耸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2020年测定的高度为8848.86米。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大约升高0.33 ~1.27厘米。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 【材 料】 【思考题】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包括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如右图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目录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01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02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03 0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学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2.25亿年前 1.8-2.0亿年前 1.3亿年前 26500万年前 现在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为六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运动有两种基本关系: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或者相邻板块彼此分离。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板块运动与地形 阿尔卑斯山 喜玛拉雅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 消亡边界: 形成山脉、高原、岛弧、海沟。 地中海不断缩小,可能消失 板块运动与地形 生长边界: 裂谷、新的大洋、海岭 红海不断扩大,可能形成新的海洋。 洋中脊 东非大裂谷 0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也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背斜 向斜 褶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背斜 向斜 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侧新 中间新两侧老 地貌 山地 谷地 背斜 向斜 褶皱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断层 断层:当岩层受到强大的压力、张力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岩层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 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地堑:相对下降的岩块,如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采石场 表面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公路 公路 易发生滑坡现象 不易发生滑坡现象 隧道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渗水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水井 结构稳定,利于大型工程建设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气 油 易于找泉,容易发育成沟谷。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 03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裂隙式喷发的火山: 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中心式喷发的火山: 常在地形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 火山口的等高线图 矿物 日本富士山 活动 绝大多数地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