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节课时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新 课 导 入 耸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2020年测定的高度为8848.86米。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大约升高0.33 ~1.27厘米。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 【材 料】 【思考题】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运用世界地形图,了解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综合思维】 ①据图判定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并说明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②结合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多要素综合分析某种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地理实践力】 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01.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0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04. 本节课堂作业 目 录 0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马岭河峡谷“地球上一道美丽疤痕”,它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峡谷两岸山崎岭峻,立壁如削。马岭河峡谷的瀑布有60余处,泉水从陡峭的谷坡流出。瀑布跌落过程中,于崖壁孕育出钙华瀑布群,形成稀世景观。马岭河峡谷为什么既窄又深呢?为什么有这么多悬挂的瀑布?崖壁上一层层的页状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述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马岭河峡谷的成因 马岭河峡谷发育于地壳运动的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隆起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形成峡谷。因此,马岭河峡谷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本身,主要包括地球运动旋转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力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来解释打的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运动。 3.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 4. 板块运动而发生的挤压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板块构造学说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全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思考马岭河峡谷是哪两个板块的挤压作用)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板块边界:分为生长便捷和消亡边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的相向运动 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供,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西太平洋岛弧链 太平洋西部岛弧链,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西太平洋岛弧链 太平洋西部岛弧链,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海岸山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的相向运动 当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则形成巨大的山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落基山脉 板块发生相向运动,地壳会碰撞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并抬升形成阿尔卑斯山系。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相离运动 1. 地壳张裂发育成海洋,形成海岭、大西洋中脊。 2. 堆积物没出海面形成岛屿,大洋中脊裂谷溢出的岩浆堆积形成岛屿。 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