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5846

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60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54733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外力,作用,地表,形态,课件,60张
  • cover
(课件网)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第2节课时2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标呈现】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标解读】 新课导入 虎跳峡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香格里拉市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 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峽。 1你知道虎跳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2虎跳峡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材 料】 【思考题】 目录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01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02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03 常见的地貌形态 04 01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概念 外力塑造地表形态始于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 、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即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物理风化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化学风化则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改变。生物风化是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 类型--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类型—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化学风化则不仅改变其物理状态,也改变其化学成分,并可形成新物质;如酸雨的腐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 生物风化是指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的风化作用,生物亦有可能参与物理风化,也可参与化学风化。 常见的风化地貌 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花岗岩出露地表受温差变化或寒冻风化影响,被层层剥离,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常见的风化地貌 高山流石滩 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 形成过程:高寒地段受昼夜温差和寒冻风化影响,导致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 常见的风化地貌 倒石堆 山坡上的岩体在物理风化,化学溶蚀以及重力作用下,发生蠕动,滑坡,崩塌而形成的石堆。 倒石堆的物质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落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 活动 物理风化的产物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在干旱地区或寒冷地区,物理风化产物常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形成倒石堆(岩屑堆)。化学风化的产物一部分溶解于水,随水流失;部分难溶物质,如Al,O、Fe,O,等,则多残留在原地。 1.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受气温、光照、降水、风等气候要素不同,风化方式与风化强度各不相同。 气候决定了风化作用的类型,冰冻气候带:冰劈作用基本无化学风化;干旱、半干旱区:温差风化为主,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温暖潮湿区:化学风化显著,生物风化发育;炎热潮湿区: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强烈。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它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2.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风化壳厚度取决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