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395

11.1《过秦论》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7123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1,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贾 谊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 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作者简介 所著政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以及《过秦论》都写得意气风发、雄辩有力,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有赋七篇,以《吊屈原赋》最有名,政论集《新书》十卷,其中著名的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 写作背景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题解 政论文 过秦论:指斥秦过失的论文。 “过秦” 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 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秦灭六国示意图 注:在中国散文史上,《过秦论》首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 “论”是文体的一种,属议论文。论是论述,即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事物的道理,其目的主要在于立。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如《过秦论》《六国论》等。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有上中下三篇。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指斥秦的过失。本文是上篇。中篇、下篇分别论秦二世、三世的过失。 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后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开始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施行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在秦面临危亡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就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写作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受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农业生产遭到破坏,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写作背景 ▲秦末农民战争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西汉文帝时代,虽然社会经济有所好转,正是西汉的“太平盛世”,但实际上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用贾谊形象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以秦为鉴,施行仁政,与民休息,避免爆发社会危机。 写作背景 春秋 战国 秦朝 大泽乡起义 楚汉战争 西汉建立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 席、包、囊:名词做状语 务:大力提倡 连衡:连横 斗:使……斗,使动用法 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写秦孝公的功业。秦的地理优势———孝公 的政治雄心———基本国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