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721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日期:2025-03-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305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测试分值:100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运用。(42分) 1.形声字练习。(8分) (1) 下列选项中没有形声字的一项是( )。(2分) A. 森、众 B. 清、湖 C. 休、明 D. 草、晨 (2)给下面的形声字分类。(只填序号)(6分) ①秧 ②阁 ③病 ④晨 ⑤郊 ⑥盒 ⑦霖 ⑧斧 ⑨问 ⑩鹉 闷 忠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内形外声: 外形内声: 2.猜字谜。 (10分) (1)看谜面,猜汉字。(6分) ①半部春秋———( ) ②文武双全———( ) ③人不在其位———( ) ④一口吃掉牛尾巴———( ) ⑤九十九———( ) ⑥千里挑———( ) (2)读故事,猜汉字。(4分) 苏轼曾给友人写信,信中画了四幅图:第一幅是树旁站人,第二幅是刀劈木头,第三幅是火烧竹林,第四幅是口含羽毛。友人看后,猜出四字成语为_____。 3.补充下列歇后语,再选择填空(填序号)。(14分) ①孔夫子搬家———_____ ②竹篮子打水———_____ ③铁公鸡———_____ ④擀面杖吹火———_____ ⑤小和尚念经———_____ (1) 他总说大话,其实只是_____,根本做不到。 (2) 这计划看似完美,实则_____,漏洞百出。 (3) 妈妈批评他浪费,他低头不语,真是_____。 (4) 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像_____,完全想不通。 4.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 (1) 关于汉字演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隶书形成于秦朝,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关键。 B. 楷书在魏晋时期成为主要字体,沿用至今。 C.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 D. 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标准字体,笔画圆润。 (2) 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的著作是( )。 A.《说文解字》 B.《尔雅》 C.《康熙字典》 D.《广韵》 (3) 下列选项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 A. 江 B. 休 C. 花 D. 跑 (4) 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 )。 A. 消除方言差异 B. 促进各民族交流 C. 取代少数民族语言 D. 便于国际沟通 二、阅读理解。(28分) 1.课内阅读。(12分)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从象形符号发展为表意文字。例如,“鱼”字在甲骨文中像一条鱼的形状,但到小篆时,鱼尾变为四点,弱化了象形特征。又如“马”字,早期象形,后来逐渐简化,最终成为现代楷书的“马”。 (1) 文中提到的“鱼”和“马”在演变中共同的特点是_____。(2分) (2) 甲骨文中“鱼”字的写法与现代楷书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汉字简化后,象形特征弱化,这对学习汉字有何影响?(3分) 写出两个形声字,并标明形旁和声旁。(4分) 2.课外阅读。(16分) 对联文化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桃符习俗,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为独特的文学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注重声韵格律的和谐统一。一副标准的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二者不仅字数完全相等,在词性、结构、意境等方面都要相互映衬。例如传统春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中,"爆竹"对"梅花"属名词相对,"辞"对"迎"是动词呼应,"旧岁"与"新春"形成时间概念的对比,充分展现了汉语的对称美与韵律美。 (1) 短文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特点?( )(2分) A. 对仗工整、内容幽默 B. 字数相等、平仄协调 C. 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D. 结构简单、易于创作 (2) 文中画线句的说明方法是_____。(2分) (3)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①“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符合对联的要求。( ) ②对联必须押韵,否则不工整。( ) 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物荣”中,“春”与“日”是相对的。( ) ④对联只能用于春节,其他节日不适用。( ) 请自创一副对联,并说明其内容。(4分) 三、习作天地。(30分) 随着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