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俄罗斯联邦档案部门提供的开国大典彩色影片为基础剪辑制作的开国大典影像档案正式公布与众,这是目前公开的关于开国大典的时间最长、内容最完整的视频,真实还原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 2、主要内容: (1)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通过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三)开国大典 三座大山齐倒地, 五星红旗高入云。 ———郭沫若《悼念毛主席》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 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结束 开始 改变 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过渡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并不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结束,当时人民解放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全国有占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因此,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一)肃清反革命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2、措施: 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背景:全国2/3的农民受到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土地改革 农民彻底解放 农村生产力大解放 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2.过程: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3.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扫出来障碍。 (三)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材料1: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毛泽东 材料2:荣毅仁对共产党的评价: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思考:请结合材料分析“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原因。 原因: ①国家财政困难。 ②投机商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1950年春物价趋于稳定。 为制止投机者们制造的混乱 为根本上稳定物价 1952年底,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政府赢得人民的信任 进行“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