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青春之光 祝红蕾 贫困的景象牵动着我们的心。消除贫困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难题,带领人民脱贫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2020 年,中国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截至 2020 年底,有 1800 多人牺牲在了脱贫攻坚的一线。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有关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脱贫攻坚的 “感动人物”,一起来学习她的事迹和精神。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的句子,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形象。 2.体会和学习文章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的多种写作手法。 3.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在生活中继承和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作者简介 祝红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 [2],代表作品有《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在一只碗里过一生》等。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黄文秀简介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从百色市返回乐业县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7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7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10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1月,入选感动中国2019候选人物 。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七一勋章” 黄文秀乐观豁达、勇于付出、心中有爱、乐于助人,作者被黄文秀身上的优秀品质所感动,从而萌发出了创作《青春之光》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她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一遍黄文秀走过的“长征路”,让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照亮更多的人。 报告文学 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 2.特点: (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 (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 (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 01.课文内容感知 生字词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分别概括课文四部分的内容 课文内容: 各部分内容: 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使全村 88 户成功脱贫。因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 ①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 ②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 ③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 ④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 。 2.阅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重要语句,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的精神的? ①黄文秀坚持进村到贫困户家摸底,带领大家遇阻修路,逢水架桥,遇暗装灯,来回奔波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换上最简便的衣服爬坡过坎,进村入户,这些可以体现出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②黄文秀带领家家户户通过产业致富,落实 “三会一课” 制度,建起了百坭村新时代讲习所,这些都体现出了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精神。 01.文章开头写水渠被洪水冲断,黄文秀决定返回百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