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外交是 主权国家的官方行为,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和平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及维护国家利益的活动,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国家形象。 古代中国外交-朝贡外交 近代中国外交-屈辱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 在中国的外交史上,走过了古代的朝贡外交,近代的屈辱外交(不平等条约),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又走出了怎样的外交道路,取得哪些伟大成就呢? 第十四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 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外交“封”云 一、走向独立自主,站稳脚跟 三、走向伟大复兴,合作共赢 目 录 二、走向繁荣富强,和平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 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中法建交与西方大国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正式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确立 致力于建立伙伴关系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 1949年 1954年 1955年 1972年 1971年 1964年 2012年以来 1989年 1979年 进入21世纪 1997年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本课线索 思考:该外交封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外,建国初还有哪些外交成就? 1949年,与苏联建交; 1953年,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1956年,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一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1.新中国外交总方针 自近代以来,中国就不断地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领土主权的丧失与连绵的战乱成为中国人的切肤之痛。基于这种经历,“独立自主”与“和平”这两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就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他们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在外交方面的基本诉求和对国际和平的渴望。 ———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新中国外交视角与观念的演变》 小知识: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此外,制定外交政策还要依据国家实力、国际环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苏联致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一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①首先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其中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 ②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 ③首次以“五大国”身份日内瓦会议(参与国际会议) ④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问题:结合图片并阅读教材概括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背景 方针与政策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外交奠基 外交理念:意识形态主导发展到由国家利益主导; 包容性、开放性 平等性、创新性 ★问题: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美国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 材料三 材料四: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表 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