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9664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80244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秉一颗公心,谏一代明君 ———《谏太宗十思疏》 历朝历代,在大王、天子、皇上至高无上的前提下,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不信邪,喜欢当面去驳“老板”的面子,胆子非常大,但也因为他们的忠诚与正直,后世将这个群体称之为“诤臣”、“谏官”。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对历朝历代那些“不服就干”的忠臣来说,其进谏的后果小则被贬,大则丧命。 韩愈因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海瑞因上书批评皇帝迷信巫术不理朝政而锒铛入狱,伍子胥因坚决反对吴王夫差的决策而被赐死,比干因勇敢进谏被侄子纣王剖心而亡…… 但也有一个人,能让皇帝把他的奏疏放在案头,并奉为座右铭。 魏征进谏的风采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谥“文贞”。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征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是古今谏臣的典范,据记载,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50次,呈送给唐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言多达“数十余万言”。 大唐第一直男 明人王船山评论说:“太宗之世,忠直老臣,无有过魏征者”。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借鉴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解题 “谏”:《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证也“,意味着直言规劝或指正错误。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是庙号,开国皇帝叫“祖”,承嗣皇帝叫“宗”,创基立业为“太”。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建议。 “疏”:即“奏疏”,指分条说明的文字,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谏一代明君 1.本文标题为《谏太宗十思疏》,你最想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哪十思(劝谏内容) 2.请同学们齐读文中关于“十思”的内容,并赏析“十思”。 第三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如果 建造,兴建 帝位高而险 谦虚 养,约束 游猎之乐 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慎 被堵塞蒙蔽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不恰当的奖赏 过分的刑罚 形使动,使……正 形意动,以……为忧 形-使动,使……安宁 见可欲———思知足以自戒(克制欲望) 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适可而止) 念高危———思谦冲以自牧(谦虚自养) 惧满溢———思江海下百川(广开言路) 乐盘游———思三驱以为度(三面为限) 忧懈怠———思慎始而敬终(慎始慎终) 虑壅蔽———思虚心以纳下(虚心纳谏) 惧谗邪———思正身以黜恶(正身黜恶) 恩所加———思无因喜以谬赏(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