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吴于廑说道:“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了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1500年之后,游牧民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 一、人类的迁徙 一、人类的迁徙 1.印欧人的迁徙的基本概况及特征 约BC2000年 欧洲北部 日耳曼人 约BC2000年 西欧北部 凯尔特人 约BC2200年希腊人 约BC1900年 赫梯人 约BC2000年 波斯人 约BC1500年 雅利安人 【自主学习】根据地图和教材知识找寻印欧人迁徙的基本概况。 印欧人 印欧人凭借武力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夏商时期--青铜文明时代)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的特征。 ①时间:持续时间长,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②空间:区域广泛,以南迁为主; ③方式:武力征服或与被征服者融合; ④影响:形成多种新族群,对早起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一)印欧人的迁徙 南迁·赫梯人 东迁·雅利安人 西迁·希腊人 材料一: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材料三: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四: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麟剑《人类源流史》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2.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需要(食物匮乏和来源不稳定) 游牧民族的民族习性(喜好劫掠、骁勇强悍、不耐耕作之苦) 发达文明的吸引(临近农业文明的富庶) 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对马的驯服和使用、青铜武器以及马拉战车技术至关重要) 游牧世界VS农耕世界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4—35,梳理教材必备知识知识,完成表格。 迁徙地区 影响 新族群 发展概括 南迁 小亚细亚 东迁 伊朗高原 西迁 巴尔干地区 东迁 印度河→恒河流域 赫梯人 波斯人 希腊人 雅利安人 政治:赫梯帝国兴起和衰落。 军事:对外扩张,扩大版图,与古埃及争霸; 经济: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并传播; 政治:波斯帝国的兴起。 军事:对外扩张,地跨亚非欧; 思想: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交流; 政治:城邦国家的兴起。 思想:希腊文明形成; 政治:印度列国时代。 思想:形成印度文明(如:种姓制度和佛教)并对东南亚产生影响。 3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思考: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有何影响? 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