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2391

16 表里的生物 课件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696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表里,生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表”, 计量和指示时间的机械或电子的精密仪器。表里面是不可能有生物的,可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却是有生物的。 课文紧紧围绕“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好奇,又善于思索的儿童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吧! 强烈的好奇心,执着的求知欲。 冯至(1905-1993), 河北涿县人,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年曾创办浅草社。1930年赴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历任上海同济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等,散放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他人评价: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鲁迅 扫除生字障碍,读文轻松愉快 xiē 蝎 字义: 组词: 蝎子 蝎子 蛇蝎 xī 蟋 字义: 组词: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 蟋蟀 shuài 蟀 字义: 组词: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 蟋蟀 guō 蝈 字义: 组词: [蝈蝈儿]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 蝈蝈儿 蜇 (zhē)蜇人 蜇伤; (zhé)海蜇 洪亮 嘹亮 增加 增添 神秘 秘密 轻易 容易 请求 恳求 呈现 浮现 丑恶 丑陋 保护 维护 句段、字词导读,深入理解课文!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表示总括一定范围内的全部。 使人害怕;可怕。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的发出尖锐的声音。 近义词:嘹亮;反义词:沙哑。 弦乐器,木筒两面蒙莽(mǎng)皮,上端有长柄,有三根弦。 盲(máng)盲人,盲目。 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 是活的生物”,紧接着列举了鸟叫、狗吠、蝉 鸣、虫唱、钟声、琴声等一系列事实,从正反 两方面证实了“我”的论断,有根有据,的确是 “我”经过思考后得出来的结论。为下文故事的 发展作了铺垫。 以反问句加以肯定,尽管这观点会让人觉 得幼稚,却表现了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 善于思考的孩子。 第1自然段导读∶写小时候“我”认 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 生物。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 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声音)清楚悦耳。例句:树林 里不时传吃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声。 温和而不强烈。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可是 用“可是”一转,提出父亲的表根本不是活的生物,可是“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明显与“我”的结论不相符合。 他这么一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