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286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79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官员,选拔,管理,测试
  • cover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期末复习 一、单选题(共15题)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行”,并用刻石的方式宣扬自己的功绩。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形式。关于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在郡一级行政区划中设监御史监察地方 B.秦始皇设丞相监察百官 C.汉武帝时的“州”是监察区划而非行政区划 D.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 2.汉代中央政府在考察和试用被推举(察举)者时,各地推荐的人才最后都要经皇帝策问才能确定。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据此可知( ) A.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被打破 B.门第出身逐渐成为选官标准 C.官吏选拔任用注重实际才能 D.学子出仕途径增加趋势明显 3.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由此可见( ) A.九品中正制全面严格举荐人才 B.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C.九品中正制导致世族势力扩张 D.九品中正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4.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5.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 A.科举制的完善 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 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6.中国古代律法中就有考试作弊入刑的规定。顺治皇帝在位时,发生了科举以来最大的作弊案“丁酉科场案”,涉及作弊的考生、考官全部被处死,家属全部流放边疆。由此推知科举考试“作弊入刑”有利于( ) A.选拔学识才能优秀人才 B.保障科举考试公正公平 C.推动依法治国走上正轨 D.厚植社会重学尚法理念 7.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出自四书五经 C.科举取士推动了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 D.科举取士是明清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8.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借鉴中国科举制 9.美国1787年宪法明文规定:凡在政府供职者,于其任期内,不得为国会议员。日本和联邦德国也禁止文官在职期间成为政党或议员的候选人,如要当候选人,必须先辞去公职。这些规定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 ) A.政治中立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奖优罚劣原则 D.职务常任原则 10.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有一些共同特点: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之间保持严格中立;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西方文官制度( ) A.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为工业化提供了政治前提 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11.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12.戊戌变法时激烈批判科举的梁启超,在1910年游历欧美后却说:“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八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自此法行而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