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4214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拟行路难(其四)》(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57936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cover
(课件网) 拟行路难 学习导航 激情导入 知人论世 解析课文 思维导图 思想情感 激情导入 “留一犁” 轶事典故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某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姓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不动声色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且让“留一犁”成了宛家的“祖训”,让宛家人一代一代地善待这个无名之坟。隋朝开科举前,宛家原本世代务农。但到了隋朝开科举后,这个农民的孙子辈中却出了个在省城会考中名例榜首的大秀才。据传,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可是当他回头时却发现什么人也没有。在指点声音出现时,宛秀才再三追问后得知指点他的是“刘一雷”,因为宛家对其有恩而暗中指点宛秀才。宛家人千思百想后想到“留一犁”的“祖训上,认为是“留一犁”在暗中相助宛秀才,于是宛家人重修此坟以表感谢,后从墓中的随葬竹简中得知墓主是鲍照。 知人论世 在文学创作方面各方面有佳作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元嘉三大家” 他是谁? 鲍照 解析课文 指的是南朝宋文坛的三大才子,元嘉(424年 - 454年)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知识补充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 鲍照 颜延之 颜延之(384年-456年),字延年。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颜含曾孙,东晋及南朝宋文学家,在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同期的文学家谢灵运合称“颜谢”。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小名客儿。晋散骑常侍谢玄孙。晋末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少好学,有盛名,初为晋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义熙中,为刘裕相国从事中郎、太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宋初复起用。自以未参机要,常怀愤慨。少帝时,因非毁朝政,出为永嘉太守。在郡浪游山水,不久称疾去职。移家会稽,营修别业,作《山居赋》并自注。又著《辨宗论》,申道生顿悟之义。元嘉中,召为秘书监,使整理秘阁书,选四部目录六万余卷。寻迁侍中,坐日夜游宴免官。东还,与族弟惠连及何长瑜、荀雍、羊璿之等以文章赏会,时谓“四友”。尝率数百人自始宁南山伐木开道,直至临海。后为临川内史,以谋叛罪徒广州,旋被杀。卓有文才,其诗多写江南风光,创山水诗派。与颜延之齐名,并标“颜谢”。著有《游名山志》及文集,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解析诗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通过“酌酒”“吞”“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1、诗歌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堂练习 思维导图 对比阅读 思想情感 这首诗激情于平淡,以浑朴的笔调,抨击当时的门阀制度,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鲍照南北朝诗人。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对比阅读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