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学习用“联接古今”“品读虚词”的阅读方法理解咏史诗的深层意蕴,感悟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律诗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兴起于南朝成熟于盛唐。 ②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③每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④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 ⑤中间两联须对仗。 ①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诗歌类别 1.诗题为《蜀相》,又以“诸葛亮”为咏赞对象, 这首诗在诗歌的题材分类中,属于哪一类呢? 2.你学过的这类诗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怀古诗、咏史诗、怀古咏史诗 ①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等。 ②借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抒写情志。 《短歌行》 《登幽州台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清 · 张玉谷) 是古代诗人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由 盛转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而作为一位以展示时代风貌为 使命的诗人,多年漂泊所见之历史遗迹,无不让他由此感 怀。于是他经常借助历史这面镜子来观照现实,将历史和 现实加以沟通,笔下便流淌出一首首壮烈悲声。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传情的字眼 泪 思考:英雄为何落泪? 敬服 怅惋 读懂蜀相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读懂蜀相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建立蜀汉政权,后来又辅佐后主刘禅,六出祁山,最后终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完成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世人的敬仰。 诸葛亮介绍 读懂杜甫 1.杜甫的才学和志向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一生有1500多首诗留存于世,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读懂杜甫 2.杜甫的困居与等待 他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热切期盼。但44岁前没有得到任何报国机会: 他应试落第,科举之路被阻; 他献赋不成,困居长安十载。 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甚至颠沛流离的境地。 读懂杜甫 3.杜甫的为官与贬谪 40岁,朝廷祭祀盛典,杜甫献赋,得玄宗赏识。(奸佞进谗受阻) 44岁,杜甫首次做官,低阶官职。(看守兵甲器杖,管门禁锁钥)任职当年安史之乱爆发。 45岁,玄宗西逃,肃宗即位,避难羌村。投奔肃宗,为叛军虏。再投肃宗,为左拾遗。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贬至华州。回到长安,杜甫官复左拾遗。 46岁,终因受房琯案牵连,再贬华州。 47岁,不堪污浊时政,辞去职务。 作者介绍 5分钟的历史之旅,与杜甫隔空相逢 读懂英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诸葛亮 杜甫 才智志向 经历 结局 英雄情感 才智过人 辅佐刘氏 志在天下统一 出师未捷 抱憾而终 敬服、怅惋 才华过人 仕途受阻 志在匡扶社稷 报国无门 老而无成 悲愤、不平 写作背景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