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入木三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2.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其变化原因,探究本文主题; 3.学习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作者介绍 王羲之,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出生于两晋门阀世家,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后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 (303-361,一说321—379) 作者介绍 王羲之擅长书法,促进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变,开创了遒美俊健的书风,被后人尊为“书圣”。时人称其其书法作品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二王”。 王羲之在诗文创作上也有独到之处,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主要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 王羲之 (303-361,一说321—379) 作者轶事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信,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比佳婿邪!”访之,及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伯父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袒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率真自然 作者轶事 山阴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十分高兴,坚决请求道士把鹅卖给他。道士说:“你如果为我能写一部《道德经》,我就将整群鹅奉送给你。”王羲之非常愉快地写完了,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家了,很是开心。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生性喜欢鹅。 作者轶事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於笔端。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林逋“梅妻鹤子”《山园小梅》)爱鹤”并称,是为“四爱” 。 文体知识———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文体知识———序 分类: 自己所作 自序 他序 请他人写的,介绍著作+评价的内容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孔雀东南飞》前的小序 《送东阳马生序》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写作背景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