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第10.1课《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 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干方百计搜觅 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 下竞相临书的盛况。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 "文中上品"呢 它为什么跨越干年依然动人 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 集序》的魅力所在。 ■新课导入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邪临沂人 (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王 羲之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王右军”"王会稽 "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 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 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 蓄,遒美健秀,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 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走近作者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其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 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 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 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楷书 《 乐 毅 论 》 黄 庭 经 》 草 娥 碑 》 草书 《 十 七 帖 》 《 出 月 帖 》 长 风 帖 》 行书 姨 母 帖 》 《 平 安 帖 》 ■走近作者 宾上 生 嘴 围 平 以 p 水 中 之 《 兰亭集序 》 ①兰 亭 :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 郊名胜。 ②集 :诗集 ③序 :一 种文体 解 题 本文是一篇序言,简称“序”,也 叫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 “跋”。 大致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赠 序、二是书序。 如 弦 之 盛 1 常 一 味 亦 是 ■文体知识 色水用笙其次 雎黑绿什管 个 多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语,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 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 ,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 作意图,编写体例以及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阅读或理解。 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如:《呐喊自序》 《兰亭集序》。 ■文体知识 兰亭,会稽郡治山阴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 、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已节),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参加修 之礼,参与这次盛大的风雅集会的名士有“东山 再起”的司徒谢安、 “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 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 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各抒怀抱。他们做曲水流殇 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首。之后王羲之将 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 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兰 亭 集 会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 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 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 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 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 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会稽山( kuài jī) 修禊事( xì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qū ) 骋怀(chěng ) 一契( qì ) 嗟悼(jiē dào) 彭殇(shāng ) 癸丑( guǐ ) 激湍(tuān ) 流觞(shāng ) 管弦(xián ) ■检查预习 状语后置 做,从事 一种祭礼 永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