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过 秦 论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 2.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明确文章结构内容。 3.掌握重点字、词、句意思。 学习任务 过 秦 论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解题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西汉洛阳人,世称贾生。十八岁时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他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遭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认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走进作者 走进作者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走进作品 贾谊故居 长于写政论文。其中以《过秦论》《陈政事疏》最为有名。《过秦论》写得意气风发、雄辩有力,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有赋七篇,以《吊屈原赋》最有名。 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壹 学习第一段 秦国的崛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 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形作名,险要的地势 拥有 表目的 并吞 窥视 牢固地守卫 八方荒远之地,此指天下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辅佐 代词,指秦孝公 在内 建立 法令制度 致力于 防守和作战 器械 对外 使动用法 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 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地利 人和 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 商君佐之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政治:内立法度 经济:务耕织 军事:修守战之具 外交:外连衡而斗诸侯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崛起 雄心 政通 成果 贰 学习第二段 秦国的发展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 通“殁”死 继承 沿袭 向南 夺取 肥沃 使……弱 吝惜 用来 通“纵” 招纳 互相帮助,成为一体 爱护 贤能的人 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使…离散 兼有,集聚 部众,即军队 这一类人 这一类人 这一类人 统率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