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十一课 课件 刘邦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通过对西汉初年社会背景的学习,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通过研读史料,认识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成功之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刻有“汉并天下”,另一块刻有“与天久长”,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与天长久”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 目录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壹 贰 叁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壹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 楚 汉 争? 争夺全国统治权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暗度陈仓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项刘灭秦之战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统治 农民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秦末农民战争 争夺国家统治权 封建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国家统治权战争 【拓展探究】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38岁,一事无成,骗吃骗喝,娶了老婆 48岁,被逼于无奈起兵反秦 50岁,被项羽吓得跪地求饶 51岁,被打的丢盔弃甲,家人被抓 54岁,建立汉朝,君临天下 刘邦 刘邦 项羽 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范增受到项羽猜忌, 辞官归家。 刚愎(bì)自用 一味依赖武力 失民心 刘邦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自己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据《史记》记载,刘邦入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善用人才 军纪严明 得民心 为什么刘邦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1)时 间: (2)都城: (3)建立者: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与天久长”瓦当 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贰 休养生息 指休息调养 指繁殖人口 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战乱后,统治者实施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口的政策。 理论来源:道家黄老学派,主张清静无为 (二)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概念 原因 阅读材料,概括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局面? 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卖子,就食蜀、汉。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米至石(dan)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士卒歌之曰:平城之下祸甚苦(刘邦被匈奴所围),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 ———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 农田荒芜 经济下滑 1、客观原因: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减少 社会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 军力薄弱 原因 2、主观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汲取秦速亡的教训 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祖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贾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班固《汉书·陆贾传》 “无为”理念 休养生息政策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