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8)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智能”衣服,以帮助残疾儿童“说话”。这些儿童穿上由特殊电子布料连接上语言合成器所制成的背心,只要轻拍接触感应式材料,就能让人明白他们的意思。这种材料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用水清洗,②可以揉成一团,③可以包裹东西,④可以大量生产且廉价,这些特点中能在实验室里通过科学探究来测试的有( )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④④ 解析:由题意, “智能”衣服由特殊电子布料连接上语言合成器所制成的背心 ,说明衣服里面含有金属丝,还有特殊的材料,而金属具有延展性,因此可以揉成一团,可以包裹东西,衣服可以清洗,故①②③正确;特殊材料制成说明价格比较昂贵,故④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2、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化学式CO可知, 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答案:C 3、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 解析: A.在溶解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从而加快溶解,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在过滤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而不能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中,故B错误符合题意;C.装药品时,应该用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正确不合题意;D.制取氧气时,将二氧化锰装入试管,用分液漏斗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试管中进行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4、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 B. 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C.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 D. 栽花或种庄稼要及时松土,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A、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水果、蔬菜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微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正确;B、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正确;C、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正确;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错误;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5、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解析:AB.根据化学式 C6H8O6 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正确;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6):(1×8):(16×6)=72:8:96,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故D错误;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6、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图丙:加热后,水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