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0653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课件(21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63466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土地改革,教学课件,21张,PPT,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史料,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内容,理解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学习土地改革,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以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唯物史观) 3.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全国土改前各阶层占有土地情况表 阶层 贫/雇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人口占比 52.37% 33.13% 4.66% 4.75% 土地占比 14.28% 30.94% 13.66% 38.26% 人均土地 0.89亩 3.05亩 9.59亩 26.32亩 中国地主阶级对农民长期地进行了政治压迫、土地垄断和高利盘剥……各地地租一般占产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有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周恩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政治报告(1951.10.23) 1.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使中国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没有数百亿银元的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那就不要想加快我们的工业化。” —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巩固人民政权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一)概况 时间: 地区: 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核心内容),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概况 具体做法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开会斗争地主 拔出地主地界碑 分到了土地、耕畜和农具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一)概况 材料1: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2: 毛泽东提出,“土改规模空前伟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都形成了,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 结合下则材料,分析一下土地改革的突出特点。 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有利于鼓励中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生产发展。p14相关史事 目的: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