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窦娥冤 关汉卿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 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 1、了解作者及古典戏曲、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把握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 4、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浪漫主义情节的作用。 学习目标 关汉卿,晚号已斋、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7部,今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代表作还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被誉为“曲家圣人”,西方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作者 关汉卿自我评价 “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 zhòu,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来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时代悲剧,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剧分类: (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2)按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 (3)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作品容量大小和结构分:多幕剧、独幕剧 (5)按地域色彩不同分:京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 古代戏剧 戏剧语言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环境、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戏剧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戏剧结构 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指一幕中发生时间或空间变换的情节。)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元 杂 剧 元曲 杂剧 散曲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散曲+“科”+“白” 唱 唱+演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体裁特点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 关汉卿 四大家之首 白 朴 杂剧 《墙头马上》 《梧桐雨》 马致远 散曲《天净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