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4221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共62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6809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必修,选择性,生物学,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1: 为什么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问题探讨】 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问题探讨】 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一)生态平衡 1.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结构平衡: (2)功能平衡: (3)收支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之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1)结构平衡: 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一、生态平衡 2.特征: 水葫芦疯长,导致水体含氧量下降,水体鱼类大量死亡,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群落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曲线图 思考: 在成熟阶段,群落的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均趋于稳定,且相对值接近。说明群落在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趋于达到平衡状态。 (2)功能平衡: (1)结构平衡: 一、生态平衡 2.特征: (3)收支平衡: 动态平衡 问题三: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实例1: 兔子数量增加 狼增加 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子数量减少 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狼减少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实例2: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自然火灾 光照充足 土壤养料增多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 植被逐渐恢复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上述生态系统都遇到了破坏或干扰,而对抗这种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原方向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方向 破坏稳态(错上加错) 调节稳态(改邪归正) 掠夺式开发后的黄土高原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 正反馈调节: 具有破坏性。 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思考·讨论 分析反馈调节的过程 讨论2: 利用本章第一节图3-4(第52页),以图中的“草→昆虫→蜘蛛→捕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为例,描绘该种动物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