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4846

第5课《黄河颂》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3257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课,黄河颂,练习,答案,解析
  • cover
第5课《黄河颂》练习 一、字词书写 1.找出并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起我们民族的屏嶂。 ②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 ③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惊涛péng pài ,/掀起万丈kuáng lán ;/浊流宛转,/结成jiǔ qū lián huán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 下/发扬滋长! 二、选择题 3.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全篇歌词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景色,后一部分抒发豪迈的思想感情。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每个季节,霞浦的滩涂都会_____出与众不同的风韵。 (2)战士们高高地举起枪支,互相搀扶着,_____地向对岸前进。 (3)中亚的三条大河都_____于天山。 A.出现 坚强 发源 B.呈现 顽强 发源 C.出现 顽强 发端 D.呈现 坚强 发端 5.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zhōu) 发原(yuán) 赞歌(zàn) 浩浩荡荡(dàng) B.山巅(diān) 惊涛(tāo) 扮演(bàn) 发扬兹长(zī) C.臂膀(bǎng) 掀起(xiān) 昆仑(kūn) 英雄儿女(xióng) D.劈成(pī) 奔向(bēn) 摇蓝(lán) 浊流宛转(wǎn)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bài) 狂澜(lán) B.屏障(píng) 宛转(wǎn) 哺育(bǔ) 踱来踱去(dù) C.劈开(pī) 气魄(pò) 榜样(bǎng) 九曲连环(qǔ) D.豪迈(mài) 臂膀(bì) 浊流(zhuó) 一泻万丈(xiè) 7.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赞歌 昆仑 掀起 高梁 B.扮演 原野 滋长 屏嶂 C.榜样 田垄 劈开 丰饶 D.耻辱 懊悔 默锲 誓言 三、基础知识综合 8.根据课文《黄河颂》完成表格。 基础读写 字音字形 山巅 澎湃 哺 育 一泻 万丈 气pò bǎng 样 pī 开 wǎn 转 文学常识 《黄河颂》由 (原名张光年)作词, 作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 ,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9.默读课文填空。 (1)诗歌《黄河颂》以 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 ,由“我”的“望”,写到“我”对 ,再写到 。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2)读《黄河颂》,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 ,一是 ,一是 。 四、语言表达 10.小豫在了解黄河文化的意义时找到了一段话,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黄河文化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对于世界来说也非常重要。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人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与自然共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黄河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标志。因此,向世界传播黄河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①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 ②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人从古就在尝试改造自然恶劣的条件 ③不仅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 ④直至今日中国人也在这么做,让世界了解到这些是很重要的 11.假设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游客游览黄河沿岸的景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