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 第02章 月考--好题精选 【温州月考】 在学习完模型的建立后,小明和小红尝试完成项目任务:建构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变化。以下是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以下题目: 驱动问题:如何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释水的物态变化。 任务一:制作水分子模型 资料:水的化学式为H2O,氢原子直径为0.53×10-10m,氧原子直径为0.74×10-10m。 材料:①直径2cm白色圆片若干;②直径2cm黑色圆片若干;③直径2.8cm白色圆片若干;④直径2.8cm黑色圆片若干;⑤直径8cm白色圆片若干;⑥直径8cm黑色圆片若干。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水分子模型 能区分原子种类、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能区分原子种类、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不能区分原子种类且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任务二:利用建构的分子模型解释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1)为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达到优秀,其选材为 。 A.①② B.④⑤ C.①④ D.②⑥ (2)请结合资料建构水分子模型,并在图中画出水结冰时冰的模型。 (3)从微观角度解释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因此该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1)C;(2);(3)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氢原子直径:氧原子直径=0.53×10﹣10m:0.74×10﹣10m≈5:7,则应选直径为2cm、2.8cm的圆片,并且为了能区分原子种类,应选择不同颜色的圆片,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故可以选择①直径2cm白色圆片若干,④直径2.8cm黑色圆片若干,故选:C; (2)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即冰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则水结冰时冰的模型为; (3)水结成冰,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则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结成冰的实质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C;(2);(3)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金华月考】 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 (至少提出两条)。 【答案】(1)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2)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解析】(1)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根据图表中数据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故答案为: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 (2)①从氢、碳、氧、钠、镁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②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析可得出结论: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从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镁原子的中子数也为析可得出结论:不同种的原子,中子数可能相同; 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结论: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 ⑤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得出结论:不同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故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