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0230

10.2《师说》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23886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师说,课件,3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韩愈 第一课时 课堂准备 1.拿出必修上册课本、导学案、双色笔等; 2.学科班长通报导学案完成情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4.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 求学的人 的 用来…的… 通“授” 承接,就 道理 谁 转折,却 跟从 那些疑惑的问题 始终 相当“于”,在 懂得 本来 相当“于”,比 以……为师,意动用法 哪 生年 因此,所以 无论 低下 名词作动词,学习 也 连词,并且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疏 通 文 本】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从师的重要性 1、老师的职能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一段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从师的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第二段 从师的风尚 唉 取独 超出 尚且,还 一般人 更加 低于 以从师为耻 以……为耻 因而 连词,表顺承关系 文章断句 那些 ……的原因 语气副词:大概 都 糊涂 转折,却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有的 指“书”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第二段 代词,这些 拜别人为师 类 称呼 就 见识 高 谄媚 啊,语气词 那个人 如此如此 地位 并列 竟 取独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三段 固定的 以……为师 贤能 此 类 学习、研究 几个人 不一定 学问技艺 因此 听到 胜过 那么 翻译: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胜过学生,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第四段 喜欢 限制 我 时俗 遵循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普遍 赞许 向 赠送 翻译: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目的连词,来 韩愈 第二课时 活 动 情 境 《国语》《荀子》中都提到“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