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冀少版·生物 核心素养目标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初步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观念 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科学思维 通过构建血液循环的概念模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探究实践 关注血压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活动。 责任态度 情境导入 通过肌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时,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从臀部进入人体的药物是如何到达患病部位的?血液循环有什么功能? 自主学习 时间:5分钟 任务一:从课本中勾画下列问题的答案: 1.血液循环包括什么?两种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2.两种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分别进行着怎样的物质交换过程? 3.两种血液循环的路径是什么? 血液的组成 阅读以下资料,重点关注揭开血液循环之谜的过程 寻证据·阅读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医生米凯尔.塞尔维特(M. Serveto,1511-1553)通过解剖发现,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部,经空气净化后,通过曲折的路径,又从肺流入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必定是流到了动脉里;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是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里的血液应该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 w. Harvey, 1578- 1657) 用蛇做了实验:他把蛇解剖后,用镊子夹住大动脉,发现镊子以下部分的血管很快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动脉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去掉镊子后,心脏和动脉很快恢复正常。接着,他又用镊子夹住大静脉,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静脉几乎立刻就瘪了,同时心脏体积变小,颜色变浅;去掉镊子后,瘪下去的静脉马上就有血液流过,心脏的大小也恢复正常。 寻证据·阅读 血液的组成 阅读以下资料,重点关注揭开血液循环之谜的过程 寻证据·阅读 17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生理学家马尔切罗●马尔比基(M.Malpighi, 1628- -1694)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血管,把动脉和静脉连接成了一个“可以循环的管道”。 进一步证明血液循环的存在 血液循环的组成 血液--物质循环的载体 血管--物质循环的器官 心脏--物质循环的动力 血液循环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部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组织细胞 氧气、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动脉血 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肺泡 氧气、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静脉血 动脉血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完成的 血液循环的功能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血液循环的路线 任务二:“一群红细胞走过的路” 根据已学有关心脏、血管的知识和图中已有的标注,完善课本48页“做中学”中空格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A B C D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血液循环的路线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上部毛细血管 身体下部毛细血管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各级静脉 体循环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路线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体循环 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左心房 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结束都是心房 ★体循环、肺循环在心脏汇合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血液循环的路线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体循环 肺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