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1938

8.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784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乘方,8.1.2,科版,七年级,数学,2024
  • cover
第八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 8.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2课时 积的乘方 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述该性质; 2.能熟练地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3.经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4.通过类比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掌握积的乘方的性质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们被邀请参与一个关于物质放大的实验。实验的目标是研究当物质的尺寸按比例放大时,其体积如何变化。假设你也被邀请,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其体积是多少?将其尺寸扩大2倍后的体积是多少? 边长为3米的正方体,将其尺寸扩大a倍后的体积是多少? 边长为a米的正方体,将其尺寸扩大b倍后的体积是多少? 预设答案:(1)1立方米;8立方米; ; . 思考:和该如何计算? 师生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情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法,可提示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幂的乘方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将实际问题作为情景引入课题,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积的乘方该如何计算,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任务一: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尝试填写如下表格: 算式 运算过程 结果 思考:观察上表,积的乘方运算有什么规律?该如何计算?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该环节结束后可总结相关概念.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深学生对积的乘方的运算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的能力。 总结:一般地,如果是正整数,那么 (n个) 由此得幂的运算性质3: 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任务二:掌握积的乘方运算 口算大挑战游戏:老师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如每轮游戏30秒,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宣布一个乘法形式的底数(例如:),游戏开始,老师迅速说出一个指数(例如:3),学生需要尽快在纸上计算出其乘方的结果(例如),每个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可以连续说出多个指数,可逐步增加难度,学生需要跟上节奏。每轮结束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检查,记录自己的得分。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巩固积的乘方运算。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举例 例1:计算: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分别计算各个幂的乘方,再相乘. 答案: 例2:球的体积公式是为球的半径已知地球半径约为,求地球的体积取. 答案:解 . 因而,地球的体积约为. 例3:已知,求的值. 分析: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把给出的多项式转化为用表示的式子,然后进行整体代换. 答案:解:. 例4:已知,,求的值 分析: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把转化为用和表示的式子,然后进行整体代换. 解: 答案:3375.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尝试让学生自主解答,动手做一做后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4个不同的例题,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相关概念,加强学生对积的乘方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例1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例2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积的乘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例3和例4综合考察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内容,用整体带入的思想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经过这4个例题的练习,促进达成本节的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回顾掌握. (四)课堂练习 1.一个正方体容器的棱长是,问这个正方体的底面积与体积分别是多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