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度综合复习1 1.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与木块相比铁块具有更大的( ) 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2.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地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车厢内水的质量 B.车对路面的压强 C.车厢内水的密度 D.路面对车的摩擦阻力 3.关于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5.用打气筒将一个气球吹起来后,气球内空气的密度与气球外空气密度的关系是( ) A.气球内空气密度要大 B.气球外空气密度要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 ) A.3∶5 B.5∶3 C.2∶1 D.3∶1 7.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3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则瓶中余下氧气的密度为( ) A.4kg/m3 B.6kg/m3 C.2kg/m3 D.无法确定 8.小江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简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所示。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 ) ,加水到标记) ,取出石片) ,再加水至标记) A.偏大 B.无偏差 C.偏小 D.无法确定 9.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__g/cm3;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若1kg的冰熔化成水,其_____不变,_____变小,_____变大。(均填“质量”“体积”或“密度”) 11.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密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填“a”“b”或“c”);等质量的a、b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是_____;若用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制成大小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____(填“a”“b”或“c”)物质制成的。 12.如图甲,是仪征捺山地质公园的“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3.3g/cm3。小明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 (1)如图乙,该石头的质量为_____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_____g/cm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原因是:_____。 13.小月想通过实验“比较甲、乙两种无色无味液体密度的大小”。她选用了如下器材:天平、两只相同的烧杯和滴管进行实验。小月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她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于是她调节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使横梁平衡。 (2)分别往两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甲、乙液体后,将两烧杯各自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盘内,并用滴管调节两杯中液体的量,直至横梁重新平衡(如图所示)。这一步骤是为了量取两杯_____相等的不同液体。 (3)为了比较出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小月从天平上取下两烧杯放在水平台上,通过观察_____,则_____的密度小。 14.一石块的体积为2m3,为了获知它的质量,某同学在石块上取下了样品,用仪器测得样品的质量为1×10-2kg,体积为4×10-6m3,求: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