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419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3张PPT)+教案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2848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33张,PPT,教案
    (课件网)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培根 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默读课文,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 培养分析、推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与习惯。 学习目标 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卷网-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公园,大批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层层相迭的岩层,因颜色的差异可以看的很清楚. 甘肃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公园中的恐龙脚印化石 慢慢“烂”掉的石头 我国山西云岗石窟建成后经过一千几百年,风化现象严重,方方的石柱却变成了浑圆的。    踪迹( )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 zōnɡ lù wéi xiē shí cāo páo dǐnɡ zhuó jūn hè kū 腐蚀: 浑浊: 海枯石烂: 龟裂: 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裂开许多缝子。 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胶结: 钟鼎文: 甲骨文: 楔形文字: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任务一:走进文本,理清内容,体会内在逻辑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总起句 提示语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回应第5段内容 引出后文 第一部分:(1—5)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部分:(6—30)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与历史痕迹的。 6-22记录时间, 23-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