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7438

第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8808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短文二篇——陋室铭,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刘禹锡 0 认识作者 解题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文辞精炼,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为相似。 陋室:简陋的房屋 预习检测 断 句 读 一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 深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苔 痕 上 阶 绿 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南 阳 诸 葛 庐 西 蜀 子 云 亭 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译文·知意 二 预习检测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 类比 译文·知意 二 预习检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博学的人 平民 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不加装饰的琴 译文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翻阅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陋室铭 译文·知意 二 预习检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重 点 句 子 翻 译 陋 室 铭 咏文·赏韵 一 品文·悟情 三 思 考: 1、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2、这些句子体现了“陋室”的哪些特点? 3、文中哪些语句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呢? 4、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走进陋室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陋 室 铭 陋 室 铭 陋 室 铭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环境 幽雅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交往 儒雅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生活 高雅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生活 高雅 体现了“陋室”的哪些特点? 文中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呢? 作者借“陋室”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高洁傲岸的情操 安贫乐道的志趣 诵文·明志 四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志 陋室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诵文·明志 四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寄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指感情,还包括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拓展延伸 五 当今社会,人们大多追求丰富的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愉悦,学习了《陋室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