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7442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2295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 诗人,学者,爱国和民主主义者 代表作品《红烛》《死水》 1912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22年赴美留学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人物简介 (1899-1946) 著名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代表作品有诗篇《有的人》 《老马》,诗集《烙印》。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月刊和《创造诗丛》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臧克家 人物简介 1 9 0 5 2 0 0 4 字词解释 群蚁排衙: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兀兀穷年: 迥乎不同: 在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很不一样。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3.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2.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是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7 8~20 记录闻一多作为学者 方面的“说”和“做” 记录闻一多作为革命家 方面的“说”和“做” 过渡段 总承上文 总启下文 治学严谨 成就卓越 的学者 作者围绕这两个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勇于担当 言行一致 的民主战士 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人物 研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人物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中。在人物描写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品味语言 【细节描写】 品味语言 作者用高度凝练且富有诗意的语言,结合细节描写,写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书桌凌乱这些细节,说明先生一心钻研典籍无暇顾及自己生活,表现了他潜心治学的专注态度。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品味语言 【比喻】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的字写得十分工整,突出了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人物 诗人闻一多先生诗兴不作,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深入研究古典文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里的“药方”指的是从文化上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文化救国 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人物 文中写道,“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 ‘望’的初级阶段”,句中的“‘望’的初级阶段”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望闻问切”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当时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但对闻一多的整个探究过程而言,1930年到1932年的探究,还仅仅是走出的第一步。 “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