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殖民扩张———三角贸易 给亚非拉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殖民扩张和反抗的旧历史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殖民扩张和反抗的旧历史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后 殖民地人民的 反抗斗争 20世纪上半期 一战后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20世纪中后期 二战后 亚非拉国家的 新发展 ?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共谋发展 二、非洲年———冲破殖民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万隆会议———谋发展 一、万隆会议———共谋发展 (一)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材料一:二战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控制减弱。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材料二: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大业 一、万隆会议———共谋发展 (二)万隆会议的概况 时间 地点 参与国 会议结果 会议精神 1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一、万隆会议———共谋发展 (三)万隆会议的意义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一、万隆会议———共谋发展 (四)中国的贡献 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异 思想意识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同 历史遭遇相同 面临问题相同 二、非洲年———冲破枷锁 二、非洲年———冲破殖民枷锁 观察两幅地图,思考非洲政治版图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二战前的非洲地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二战前,非洲基本上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1990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独立,标志着非洲的解放。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二、非洲年———冲破殖民枷锁 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 1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2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非洲年” 3 4 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 5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古巴革命 曾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美国西班牙战争后,名义上独立,但是在政治、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古巴最终成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背景: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 过程: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②1977年两国签订新《巴拿马条约》; ③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后 殖民地人民的 反抗斗争 20世纪上半期 一战后 拉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