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790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8099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子路,曾皙,冉有,西华,侍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感受孔子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智者、仁者-- 作者简介 儒家学派 圣人 仁 礼治 入仕 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孔子的主要思想: (1)伦理思想: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 (2)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3)教育思想: ①教育理念:有教无类。 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③治学方法:学思并重。 ④教育要求:均衡发展。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四书: 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六经: 《诗》《书》《礼》《易》 《 乐》 《 春秋》 六种科目: 礼、乐、射、御、书、数 1、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2、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 、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 文化常识:名、字 子路、 冉有、 曾皙、 公西华 侍 坐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自谦 称名 解 题 一般认为,课文选取的这段对话发生在孔子自卫返鲁之后的四年里(前484一前481)。此时孔子已年近七十,刚刚结束周游列国,除了短暂服务于卫、陈二国,没能得到任何统治者的垂青,回到鲁国,主政者也只是想用他的学生而不想用他。他的救世之心始终得不到实现,因此他也产生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的念头。因此,曾皙的话可能切中孔子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暗合他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感伤。 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 解决疑难字词, 并试着翻译全文。 整体感知 曾皙 ( xī ) 长( zhǎng )乎尔 千乘( sheng ) 毋( wú )吾以也 饥馑( jǐn ) 哂( shěn )之 俟( sì )君子 铿( kēng )尔 莫( mù )春 舞雩( yú ) 喟( kuì )然 预习检测 朗读正音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文本解读∶ 孔子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乎:于。比 闲居,平时 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 宾语前置 不要 以通“已”,停止 因为,介词。 以:做,为 乎: 1.介词,用法相当于“于”。 2.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3.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4.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缓和或停顿。 4.形容词、叠音词词尾。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