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9011

七年级下册(2024)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 课件(共13张PPT)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769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七年级,13张,课件,逢入京使,古诗词,诵读
  • cover
(课件网) 岑参 逢入京使 岑参(717?~769) ,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另说湖北荆州人 。 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因做过嘉州刺史 ,故后人称“岑嘉州” 。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 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苦学,遍读经史。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归,经杜甫等举荐为右补阙。大历元年(766年)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任嘉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罢官,东归受阻,寓居于蜀。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 岑参当时正在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的途中。这是他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岑参在奔赴安西的途中,偶遇正好入京的使者。由于边塞离京的距离遥远,诗人思乡情切,因此托使者传口信,并写下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刻画出一个西行旅人的形象,诗人向东望远家乡的方向,眼泪已经沾湿衣袖。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则表现了诗人急切匆忙的感觉,以及托使者传口信报平安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的写作背景是岑参在赴安西上任途中,偶遇入京使者,托其传口信报平安,表达了他深切的思乡情怀。 背景资料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 / 东望 / 路漫漫,双袖 / 龙钟 / 泪不干。 马上 / 相逢 / 无纸笔,凭君 / 传语 / 报平安。 再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理解诗意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理解诗意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诗词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诗词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词赏析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kong zong 3声),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诗词赏析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岑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