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1056

2025年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02 中国古代经济(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273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
  • cover
基于新课标下的初三中考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2025届初三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复习 授课人 课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专题时,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知识短板。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对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像原始农耕生活、秦汉经济等,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有一定认知,能够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这为本次复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在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上仍有不足。他们对各朝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理解,如不能清晰认识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关联。在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复杂知识点上,学生难以全面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容易混淆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此外,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在面对中考真题时,因无法准确把握题意,导致答题错误或不完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强化知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学生能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时空脉络,理解经济发展在时空维度上的延续性与变化,形成清晰的历史时空架构。 史料实证:借助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等多种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依据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商业城市兴起、经济重心南移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唯物史观: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教学重点 各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原始农耕、商周至明清经济特征)、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与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各部门及与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从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情境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课堂导入 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能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你最先想体验哪个时期的生活呢?是去河姆渡,尝尝他们种植的水稻;还是到唐朝长安的集市,感受商业的繁华;又或者在宋朝,见证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 的诞生?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经济印记。河姆渡人用骨耜辛勤耕种,开启了早期农业的篇章;秦汉统一货币,让经济交流更加顺畅;宋朝商业突破时空限制,城市活力四射。这些古代经济发展的点滴,不仅塑造了当时的社会,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深入探寻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揭开历史背后的经济密码 。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古代经济,同时自然衔接课程内容,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课堂讲授 (一)专题概述 中国古代经济展开,涵盖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关注农作物、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利工程;手工业涉及陶瓷、冶铸、纺织、造船业;商业按朝代梳理,唐朝繁荣,宋朝有最早纸币,市民阶层壮大但。明朝商品经济活跃,清朝前期发达后期缓慢;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与过程 ,全面呈现古代经济发展脉络。 (二)重点讲解 考点1:原始农耕生活 1.河姆渡遗址讲解: 展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猪纹陶钵图。 讲解“距今约 7000 年,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他们住干栏式建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